中新网延安10月17日电(记者 邵猛)“我曾多次在梦中回到延安,怀里抱着塔山。”陕西省延安市是中国革命圣地。抗战时期,这里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无数理想奋进的年轻人走向光明。延安的红灯继续闪耀。许多人一次次来到延安,追随这里的红色脚步,追寻信仰之光,汲取前进的力量。 10月16日,“中华红星:从伟大胜利到伟大复兴”网络主题调研宣传活动新闻组抵达延安。这座充满红色基因的城市,正在谱写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热情。 《走进延安》加深了红色记忆。抗日战争时期,四万多名青年知识分子坚信服务全国蜂拥而至延安,聚集在延江之滨、塔山脚下。 2024年,将有超过4700万人次游客到延安踏上红色脚步,汲取前进的力量。 《走进延安》是一部历史回忆录,也是时代的回响。延安的魅力历久弥新。一位母亲牵着儿子的手走上通往吴起市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的楼梯。邵萌 摄 采访当天下着雨。一位母亲牵着儿子的手走上通往吴起市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的楼梯。男孩抬头,登上象征着25000里长征的250级台阶,来到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 “一号”1935年10月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穿越11个省份,翻山越岭,终于落户沙北吴起市。“安西省,完成举世闻名的四万公里长征。”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解说员张新月说。走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珍稀的文物和充满岁月痕迹的照片,记录着一段难忘的往事。62岁的石先生在博物馆里与朋友驻足欣赏。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曾有过一段难忘的经历。 赴山东滨州参观学习。施先生的孙子今年六岁了。和平时期,他经常给孩子们讲长征的故事。我们要继承延安精神,铭记前辈英雄事迹。游客们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驻足观摩。邵猛供图 “红色文化”成为“金名片”: 红色基因驱动城市发展。在距中央红军100多公里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内在三月胜利纪念馆,“这本书”在革命现场经常被阅读,他们正在寻找更新的方法。延安革命纪念馆文创店里摆满了冰箱贴、明信片、帆布袋等各种令人印象深刻的红色元素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购买。博物馆还开展了踩踏打卡活动,以更新颖的方式让红色文化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增加了参与旅游意识,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延安革命纪念馆的文创实物。邵猛 供图 据资料显示,延安市现存革命古迹445处,仅延安市就有革命古迹168处。在这里,每一个革命遗址、每一个纪念馆、每一个山洞,都有一个值得聆听的革命故事。每一件文物、每一个故事都增加了d陕西红色旅游的火爆。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人晒出了自己在延安打卡、前往红色之旅的照片。延安市还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努力打造精品文化演出,推动红色历史新发展。 10月15日下午,记者观看了大型红色沉浸式音乐剧《延安十三年》。演出以游行方式展开,观众跟随演员在钟楼、新华书店等标志性建筑之间穿行。在《定居延安》、《东游解放》等七个章节中,观众可以亲身体验延安文艺座谈会、大生产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让观众从进入安澜门的那一刻起就“穿越”到了1930年代的延安。如今,延安这片红色圣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追随。跟随革命的脚步,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历史的回响在这个炎热的地方散发着新的力量。 (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