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凌晨1点,深夜,郑州莆田站,一列从郑州开往青岛的托定列车满载河南出口货物准时出发,沿着轨道向东行驶。第二天,青岛港前湾港区海铁联运中心的卡车正忙着从火车上卸下集装箱,准备运往200米外的码头装车。该流程每天在两个地点之间循环。集装箱来来往往,曾经遥远的沿海出口口岸,如今已触手可及。 “五年前,我们把一个集装箱从河南某工厂运到青岛港时,需要自己办理代理、海关、码头等多个环节,唯一一次让我们松了一口气,是货物到了船上,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两周时间,非常复杂。”郑州一家贸易公司的工作人员回忆道。u。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山东港将出海口“搬”到了河南省。近年来,河南省已开通15条海运和多式联运铁路线,郑州、南阳、洛阳、三门峡等10个内陆港口相继建成。“通过搭建物流平台,连接代理、海关、港口、车队等资源,提供全链条‘打包服务’,让企业从‘一对多’向‘一对多’转变。” “一对一”。”山东港口物流集团郑州公司总经理范宏说。目前,山东省口岸工作人员负责H省企业的外贸业务,从货物到工厂、铁路运输、货物到港口。 “近年来,我们还推动青岛海关与郑州海关关区互认,开展海铁直达运输,货物进入郑州铁路即可向海关申报。ay站,抵达青岛后即可检查。不再需要拆箱验货。”山东港口物流集团郑州公司商务总监王恒伟表示,一个集装箱到达内陆港站就相当于到达码头前。“企业要交付产品时,最关心的就是成本和交付时间。”河南中港航运物流联运部副部长徐前 有限公司表示,大型长途轨道交通销量很大。哈哈,因为成本更低。与公路运输相比,全年价格波动较小。然而,习惯公路运输的公司常常心存疑虑。在无人等待班次的情况下,铁路准点能否“赶上”? 2023年4月,郑州至青岛货运班列将“天天开行”, 将运输时间从三天缩短至一天。高效连接服务的保障也延伸到了终端。 “海铁联运的货物即使过了港口期限,只要在出发前3小时通关,也可以进入码头装货。”徐谦说。从不规则散列到隔夜运输甚至“白班”,运输效率不断提高。徐谦也见证了“货物由公路转向铁路”的趋势。他说:“2022年,我们开始与山东港口物流集团郑州公司进行海铁联运合作,装货吞吐量从最初的平均每月300个大集装箱增加到现在平均每月1000个集装箱。”通过互联互通各个运输环节,内陆空箱运输全流程 河南省各港口7天完成工厂装车、重箱收集,有效解决了在线运输时间表。为使本地空箱使用更加便捷,山东港在河南省部署了卫星码头,并将码头功能“转移”至内陆地区。 “现在我们每个月可以在店前放置3000到4000个标准空集装箱,大大缩短了集装箱的使用周期。”王恒伟说。数据显示,郑州至青岛海铁联运线路持续降低整体物流成本,成为一条经济便捷的海上航线。郑州出运集装箱量从四年前的1万多标箱增长到2024年的10万标箱以上,河南成为开放程度最高、内陆港口布局最密集的省份。 “我们经营的是山东省最稳定的班列服务,河南省约80%的集装箱都是从山东省内口岸进出口的。海路建设效率逐步释放。而内陆港口货物种类的变化,则折射出黄河流域发展引擎的变化:“五年前,河南省通过海铁联运出口的货物主要是汽车零部件,现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大型机械等产品比重明显增加。洛阳文件柜、许昌医疗用品、驻马店家具等也都在增长。” 通过这条路线出口到国外。 ”王恒伟叹息道。这个鲁豫物流通道还在升级中。” “我们物流方案的设计已经更加完善了。此前,河南集装箱仅通过黄岛港出海,现在我们已拓展至胶州、日照等地出口产品。”方宏介绍,下一步,郑州公司将重点建设公路、铁路、航空、内河航道和电子商务,实现多式联运的有机衔接。同时,浦山东港计划将全国内陆港口接入“网格化”物流服务网络,将企业与最适合的运输渠道连接起来,真正实现“国内优先”的物流服务。图案。 “十四五”以来,山东港加快构建“公路+铁路+内陆港”全流程的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内陆港的辐射带动作用。截至9月,山东省内河港口数量达到54个,运营海铁联运线路106条。今年1-9月,山东港海铁联运吞吐量339.8万标箱,同比增长9.9%。山东与河南的陆海联通是山东与河南之间的一个缩影。山东推动沿黄省区协调发展。山东省是黄河流域唯一的内陆省份。近年来,我们建设沿黄重要陆海航道,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群。借助上海合作示范区平台,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中欧班列航线。山东省交通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赖凤波认为,国际物流走廊建设有利于沿黄省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产业转移、物流提升和提升,促进集聚,重塑产业地理格局,紧密连接各省区与沿黄地区形成发展共同体,进一步克服黄河流域内陆省区最初“临海不沿边”的困境。在省内,由山东快运集团统筹运营的山东中欧班列不断完善渠道体系,发挥最大效率。发挥运河通达共建“一带一路”28个国家60个城市的优势,支持沿黄城市产品出口。如今,2016年4月,山东中欧班列齐鲁沿黄专列首次接载黄城铁路沿线全部货物前往济南运输。今年1月至9月,齐鲁沿黄专列共运输车辆1.3万余辆。 TEU数量较上年增加66%,累计发货量超过 27,000 TEU。 (大众新闻记者 范伟)以山东省在一体化中走在前列的中国,正在向大局开放,加快向世界开放体系,高水平开放势头不断增强。高水平开放是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总体格局。 “十四五”以来,山东省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以稳外贸稳外资为重点,加快制度性开放,把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新水平,在对外开放新水平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当前,区域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营商环境的竞争。自从“十四五”,山东省重点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服务跨国企业水平。 2020年,“山东省外资稳外贸服务平台”上线,通过“一企一”政策解决全省外商投资企业1400余件疑难诉求。 2023年,我们将推出“深入现场、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特色服务。州、市、县三级联手,推动解决各类问题4500多个。 2024年,山东省将“全省高水平开放和质量投资促进会”作为“新年第一次会议”,并印发《关于打造高水平高水平开放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提供更详细的制度安排更好服务外商投资企业。今年,山东省开展了“外资企业服务保障”专项行动,为在山东投资经营的外资企业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近年来,全球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给国际贸易带来很大不确定性。 “十四五”期间,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山东省将优化政策供给,不断努力、前行。 2022年推出《2022年稳住好外贸行动计划》,2023年推出《促进外贸和入境投资稳定规模、优化结构、高质量发展措施》。 2024年推出72条扶持政策措施,鼓励跨境电商、“三新样”、中间品等新动能。 t保持市场预期稳定。根据企业销售需求,山东省计划于2024年开展“山东精品山东全球”海外市场拓展活动,全年共组织9800余家企业参加国内国际展会。 2025年,全面升级为“万家企业走出去·山东·全球”市场开拓活动,将进一步增强外贸企业开拓新市场的能力和信心。重点增加境外景点,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十四五”以来,山东省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成功举办青岛跨国企业领袖峰会、山东港澳周、新加坡山东周、儒商等重大主题招商活动山东省与跨国公司供应链合作大会暨高层对话会。此外,我们还积极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服务贸易博览会等国内开幕活动,加深与境内外投资者的沟通。目前,全省共有外资企业1.9万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36家,在鲁投资项目943个。山东自贸区、上合示范区等多个国家高水平开放平台集中在山东省,为山东省制度性开放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 “十四五”以来,山东省推进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随着动力体系的开放,自贸试验区不断取得创新成果。 2024年,在第五届全国“最佳实践案例”评选中此次评选,山东自贸试验区的四项成果入选,在全国自贸试验区中排名第一。上海合作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济青中欧班列高速集散中心获得国家级批复,中欧班列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提高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保障能力……“十四五”以来,山东省充分利用世界级海港集群和黄金水道内河航道优势,着力完善物流通道布局和中心建设,推动通道国际物流整体发展。海运领域,外贸航线总数山东省港口数量已达266个,位居北方港口之首。在tAir运输方面,该州机场运营64条国际航线,为19个国家的35个城市提供服务。同时,正在建设陆路运输走廊,提供中俄、中吉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际公路运输(TIR)服务,以及至泰国、柬埔寨等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的运输。我们先于中国开通了跨里海直达欧洲的高速运输,国际陆路运输航线现已覆盖20个国家。作为重要的经济开放省份,山东率先垂范,力争在全国整体开放中展现更多成果。在深度融合共建“一带一路”方面,林隆轮胎塞尔维亚轮胎生产基地、海尔智家埃及生态园等一批旗舰项目投入运营。今年前三季度,山东省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值1.6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比全省增速高3.7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4.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下一步,山东省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充分利用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快制度创新和开放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为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开放作出贡献。 (大众记者孙元泽、陈靖宇)